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普通人群中最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但自2006年以来一直缺乏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根据蒙特利尔分类,GERD被定义为当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症状和/或并发症时发展起来的一种情况。然而,超过70%的胃灼热患者在内镜检查中没有可见的病变,他们被称为非糜烂性反流。GERD的可能与不同的因素有关,如裂孔疝、肥胖、怀孕、药物、吸烟。其他相关因素包括胃排空延迟、食道动力减弱和胃过度松弛,但内镜检查结果的变异性取决于个体患者食道的不同阻力和敏感性。
至于幽门螺杆菌,1983年,两位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声称胃内存在“小弯曲和S形杆菌”,后来被归类为幽门螺杆菌。从那时候起,幽门螺杆菌被确定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嗜氧细菌,通常在生命早期就在胃中定植。它有能力到达胃粘膜表面的保护黏液层,并依靠其4-6根鞭毛在胃中极酸含量的环境中存活,幽门螺旋杆菌通过诱导炎症发生,从而影响胃内各种细胞的活性。如果没有发现或没有被治愈,幽门螺旋杆菌继续增殖,导致胃腺体的渐进性损失。萎缩性改变显著增加了胃溃疡和非贲门胃腺癌的风险。
但近期,对幽门螺旋杆菌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即使在无症状的患者中,也应将该细菌定义为一种传染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患者应接受根除治疗。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一份专著,其中指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是预防胃癌的最佳策略,但也有人提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导致反流性疾病的假说,目前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
一方面,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病率随着消化性溃疡的减少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增加而下降。胃酸分泌是反流性疾病发展的关键因素。细菌在胃萎缩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很重要,可以保护食道免受过量酸的危害。比如韩国是一个萎缩性胃炎高发的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降低糜烂性食管炎发生风险。
另一方面,在西方世界,消化性溃疡和远端胃癌呈下降趋势,反流性食管炎呈上升趋势。在土耳其做了一些研究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GERD之间没有关系。
而也有人发现成功根除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发生胃食管反流的风险增加了两倍,但在消化不良患者中未发现这种情况。
所以,具体幽门螺旋杆菌与GERD相互志建是什么关系,取决于很多因素,如:hp感染、宿主因素、生活方式习惯等。如今肥胖是一个新时代的问题,无论幽门螺旋杆菌是否存在,BMI升高都会影响疾病的发展,但减肥的作用尚不清楚。吸烟和反流症状之间的联系有,尽管人们大多在吸完一根烟3到8分钟后反流症状可恢复正常。但其实只有在BMI正常的患者中,戒烟才能改善GERD症状。(国际医疗部 刘炯炯/文 康冬梅/审核)
责编:朱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