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液科病房,安静的走廊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牵着一个男孩小心翼翼地走进病房。
男孩皮肤洁白如雪,清澈的眼神透露着乖巧与无邪,让人深深怜爱。然而,这个可爱的孩子家庭背景"并不简单"。
他叫冬冬(化名),今年7岁,妈妈在他两岁时离开了家,爸爸去了外地工作,他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现在,冬冬正被白血病的阴影笼罩着,这给本已破碎的家庭带来了更加沉重的负担。
入住病房后,冬冬沉默不语,拒绝与人沟通,也不配合治疗。这样的变化让家里的老人十分担忧,也牵动着医护人员的心。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后,我们护理团队一方面全力以赴提供细致的照护,也在努力寻找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方法。
在与家人沟通中,我们了解到冬冬一直很喜欢画画。我曾接受过绘画分析方面的培训,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绘画来引导孩子表达内心情感,让他有更好的治疗依从性?这个想法得到了方敏护士长的认可和同事们的支持。在线条和色彩中,我们能够更有效地感知孩子的内心,触摸到孩子最柔软的部分,陪他一起寻找内心的光芒。
寻找孩子内心的光芒
结合冬冬的兴趣及目前的状态,我给冬冬第一次提出了建议,围绕房子、树、人三个元素展开“房树人(THP)”绘画。
“由阿姨提供纸、铅笔、彩笔、橡皮,画里要有房子、树和人这三样,其他东西可以随意添加,要画完整的人,不可以画火柴人哦!”
收到我的邀请,冬冬虽然还是没有说话,但他也没有犹豫,接过纸和笔,侧着脑袋思考起来。大约15分钟后,我收到了冬冬的第一幅画《房树人》。
第一幅画:房树人一
“房树人”是心理学上著名的图画测试之一,属于心理投射法测验的一种,可以投射出人意识所未察觉的潜意识内容,是人们表达自己内心的方式之一。房树人既可以作为考察智力的辅助工具,通过人物画又可用来考察人格完整、个人的信念和价值观,还可考察绘画者对家庭、亲情的态度和看法,考察绘画者对自我成长的看法,以及某些自我无法表达的情感。
冬冬画的房树人,房间里,孤身一人的孩子,显得孤独而逃避,除了铅笔的印记,画面里没有其他色彩。很明显,这幅画折射出冬冬内心的孤独感和对自身的负面评价。
“房间里的人在做什么呢?”
冬冬沉默不说话。
“那他是在想什么吗?家里其他人呢?”
“想妈妈。”过了许久,冬冬低下头小声地说,然后又陷入了沉默......
了解了孩子的心理,怎样帮助他打开心结?责任护士王琴把孩子内心的状态和想法和冬冬的家人进行了沟通,在取得家人的同意后,联系上了冬冬的妈妈。和许久没有联系的妈妈通上电话,这对冬冬是一种幸福与温暖。与此同时,护士长在科室组织了做手工、绘画、游戏等团体活动,邀请冬冬和病区的其他小朋友、家长一起参加,冬冬也慢慢地与病区的几个小伙伴建立了友谊,也愿意在活动中主动说话,封闭的内心慢慢打开。
第二幅画:我的自画像
一次护理查房,我们惊喜地发现,冬冬开始给自己画画。这是一个面带微笑、带着帽子的孩子。
“冬冬,你画的是什么呢?”
“这是我自己!”
“你的头上还戴了一顶帽子,这是什么帽子啊?”
“嗯,这是护士姐姐的帽子。看我画得像不像?”
“非常棒!”
通过冬冬的自画像,我们知道,想要成为医务人员的种子已经在孩子心中萌芽,这让我们感动不已。
苦难中磨砺出的坚韧
7岁的孩子身患白血病,要经受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培门冬酶+泼尼松的常规化疗,过程充满艰辛。但冬冬展现出的坚韧,让我们十分感动,他勇敢地度过了第一个疗程。但是从第二个疗程开始,冬冬需要皮下注射一种名叫阿糖胞苷的化疗药物,这种药物注射时疼痛感很强,每天注射2次,连续7天。此时,冬冬又开始变得焦躁,乱发脾气,不愿配合治疗。
“我们要尽心尽力照顾好每一个孩子,不仅关注疾病,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方敏护士长常说的一句话,让我又开始思考,接下来我们还能为冬冬做些什么。
一天早上,奶奶剥好鸡蛋递给冬冬,却被一下子扔到了地上。冬冬喊叫道:“鸡蛋剥得不好,我不吃,我不吃!”奶奶委屈地抹起了眼泪:“他一直以来特别懂事,做什么吃什么,从来没这样过乱发脾气,最近像变了一个人,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轻轻拍了拍奶奶的肩膀,安慰道:“您日夜照顾孩子很辛苦,也要注意身体。很多化疗的孩子,受化疗和激素的影响,加上药物的不良反应,身体不舒服,脾气性格会有很大变化。冬冬是个懂事的孩子,我们一起努力,帮助冬冬渡过这段难关,他肯定会好起来的。”
“冬冬是不是很难受?哪里不舒服吗?”
孩子摇摇头,心情已经平复一些。
“那我们先好好吃早饭,吃完早饭,我们把不舒服、不开心的事画下来,告诉阿姨,好吗?”
“嗯。”冬冬点点头。
第三幅画:我的烦恼
这是一个泪流满面的人,位于整个画面的左上角,旁边还有个大大的注射器。通过冬冬的这幅画,我们能真切感受到孩子对于治疗特别是穿刺和打针疼痛带来的恐惧。是的,我们还需要多为他做些事情。
于是,我和团队的老师们一起查阅相关文献,尽力缓解冬冬在治疗中的痛苦。我们在骨髓穿刺前、中、后采用了“问候-自我介绍-过程-解释-致谢”(AIDET)沟通模式,转移孩子对治疗本身的关注度;我们还尝试通过土豆片外敷穿刺部位的方式,减轻骨穿、注射带给冬冬的疼痛......
第四幅画:房树人二
治疗的疼痛虽有所减轻,可是化疗后的不良反应,依然存在。冬冬又通过第二幅房树人画,传达他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我们随即联系了医院心理护理小组的老师,对冬冬进行心理评估,结果发现冬冬伴有焦虑和抑郁,我们也随即给予他更多的关注与心理支持:每周一次心理辅导,带他一起练习功能锻炼操,适当运动转移注意力,通过绘本阅读引导他自己讲故事......
同事黄洁细心地发现,冬冬对形象的改变表现得非常在意。由于治疗,冬冬的头发已经掉落了不少。于是,黄洁就用毛线给冬冬织了一顶护士帽,护士帽的中间还绣了个红色的十字。
收到帽子礼物,冬冬特别开心,迫不及待地戴在了自己的头上。
“阿姨,看我像不像护士?”
“太像了,戴上这个帽子,以后我们就是同事了!”
在整个团体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冬冬的情绪得到了明显的缓解,逐渐能配合治疗、护理,更加勇敢了。
一个平常的早晨,我端着治疗盘走进病房,准备开始输液。这时,冬冬轻轻地问了声:“阿姨,你怎么这几天都没来上班呢?”
“你是不是想我了?”我有些诧异和惊喜。
他有点腼腆地笑了笑,没有说话,接着向我输液的方向挪了挪身体,主动伸出手臂,方便我操作。虽然只是小小举动,我却看到了他的改变。
帮助他人的善良
康复的曙光照亮了冬冬的生活,他变得更加开朗与勇敢,不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治疗和护理,还主动参与病房里的活动,结识了不少小伙伴。特别值得欣喜的是,在治疗过程中,他开始关心病房里的其他小朋友。当隔壁床位的小朋友因为抽血大声哭闹时,冬冬走过去安慰道:“妹妹不怕,抽血一点都不疼,护士阿姨都很轻很轻的,我经常抽血,从来都不哭。”接着,他捂着小朋友的眼睛:“我给你捂上眼睛,你就不疼了。”抽完血后,冬冬还学起我们的样子,拿着棉签要帮小朋友按压止血。冬冬的举动俨然就是个小小护士了,自己生病还愿意关心照顾其他小病友,展现出令人感动的善良。
有一天护理巡查,发现冬冬一个人在病房画画。
“在画什么呢?”
冬冬赶紧用胳膊挡起来,神秘地说:“先保密,等我画好了再送给你。”
过了一会,冬冬自己来到护士站,递给了我一幅画。
“你画的是个战士吗?这么高,都快赶上医院大楼了。”
“这是护士,就像战士一样可以打败病毒,以后我也想当一个护士,治疗和我一样小朋友,让他们像我一样勇敢、开开心心地治疗。”
第五幅画:我心中的护士
梦想,起航
冬冬的血象在慢慢恢复正常,各项身体指标都在稳定向好。终于,医生宣布,冬冬达到出院标准,可以回家了。出院前,冬冬又主动画了一幅画,他自己取名为《我的愿望》。
第六幅画:我的愿望
“冬冬,这画的是什么?”
“这是空旷的医院大楼和病房,我希望所有小朋友都治好了,医院里没有病人。”
这不仅是冬冬心中美好的愿望,也是我们医护人员的希望,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可以再给阿姨画一幅房树人吗?”
冬冬点点头,拿起彩笔,熟练地描绘起来。
第七幅画:房树人三
这次的房树人画,冬冬终于给人和景物都涂上了色彩。画中的两个人物,面带微笑,头戴护士帽,树上是鲜艳饱满、大小合适的果实。冬冬用色彩和线条描绘出了他对护理职业的理解和憧憬,也在表达着心中美好的愿望。这不仅是对医护人员的致敬,也是孩子迈向新生活的一大步。
我们通过沟通、关怀和绘画,帮助冬冬发现内心的光芒,找到心的方向,冬冬的勇敢和乐观也同样感染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医护人员。愿冬冬能够早日战胜病魔,成长为他心中那个勇敢、善良的护士,为更多人带去健康和希望,也希望我自己可以成为你期望的样子。
每个人的一生中也许都会遭遇困难或不幸,但愿我们都能像冬冬那样,抱有内心的坚定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迎来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作者:陈娅楠,儿童血液科主管护师
中级绘画分析师,育婴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护理专业)
组稿:党委宣传与统战部 方萍
责编:方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