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 微信扫码

    预约挂号

  • 支付宝扫码

    预约挂号

  • 扫描二维码扫码

    参与国家卫生健康委患者满意度调查

宣传工作
您的位置:首页>>党的建设>>宣传统战>>宣传工作
中国科大附一院的“两会声音”
发布日期:2023-03-09   来源:党委宣传与统战部综合   作者:党委宣传与统战部综合   点击:
春归万物生,策马踏新程。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两会时间”如约而至。
3月4日、5日,全国政协第十四届一次会议和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开幕。我院党委书记刘连新、院长葛均波、副院长翁建平和副院长方诗元4位同志分别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今年的全国两会。肩负人民重托,传递百姓心声。来听听中国科大附一院的“两会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大附一院党委书记刘连新

持续推进分级诊疗

“要真正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刘连新表示,要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切实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多措并举打造“愿意来、留得住、看得好”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筑牢人民群众的健康防线。
在刘连新看来,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关键在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水平。要着力提升基层卫生机构的首诊能力、救治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继续加大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互联网+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推动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在分级诊疗中的应用,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诊疗服务;进一步推进公共卫生领域资源和信息整合共享,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的诊疗资源。
推进分级诊疗还需要国家配套政策的进一步支持。刘连新委员建议,积极发挥医保支付激励作用,提升基层医院吸引力。实行差别化的医保支付政策,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付比例,引导参保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确保分级诊疗制度逐步落实。
综合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应全面铺开
截至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牵头设置13个专科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牵头分四批次立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76个。这些“双中心”的设置,为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布局、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撑。

刘连新说,综合性“双中心”的设置,对提升各省份疑难危重症诊治能力,减少患者异地就医、跨区域流动,最大程度扩容优质资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议以省为单位推进综合性“双中心”建设。“建议在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因地制宜地设置综合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或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调整
医疗服务价格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关系着公立医疗机构和医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刘连新看来,对标长三角发达地区,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临床诊疗水平存在差距,导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水平偏低。
因此,刘连新建议,要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持续推进“填空式”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促进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另外,要加大医疗服务价格政策供给,推进价格项目结构优化,比照长三角价格水平,选取价格偏低的通用型医疗服务项目进行专项价格调整,促进长三角地区价格合理、有序衔接。
加快培养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医学教育中最高层级的专业人才,是推动我国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刘连新看到,虽然我国临床医学博士的规模不断扩大,培养体系不断健全,但对比发达国家,我国医学博士教育仍存在优质医学院校整体数量不足等问题。
对此,刘连新建议,要“以需定招”,优化招生结构布局,持续扩大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同时,逐步统一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部分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方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大附一院院长葛均波

学历不等于能力,建议合理缩短医生培养时间

葛均波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提到,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将建议建立体系,合理缩短医生培养时间。
葛均波指出,目前,在中国的医学生培训体系中,毕业后教育与研究生培养是割裂的,“因为毕业后教育归卫健委去统筹,而学位教育则归教育部负责,两者之间便存在一个缺口,让研究生培养、博士培养以及住院医生的规培和专培制度非常混乱。我觉得应该对整个体系进行梳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节省时间,让病人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博士是一个学术头衔,它代表这个学生完成他的研究,通过论文答辩获得一张证书,但这并不能与他的诊疗水平成为正相关。”葛均波认为,学历不等于能力,他呼吁建立协调机制,让好医生和医学科学家能更好地并存,“两条腿走路”。

建立示范性临床研究病房,助力生物医学新技术破题
近年来,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单克隆抗体药物等由生物医学新技术产生的临床新疗法正逐步攻克罕见疾病,但生物医学新技术在开展临床研究及转化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堵点。
葛均波建议:通过组建示范性临床研究病房、制定病房友好政策等方式进行破题。
在葛均波看来,当前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存在以下困境:一是新技术的临床研究观察任务重,但现有临床团队已无额外精力参与;二是新技术药品售价极高,医院采购热情低,影响新技术研发;三是新技术创新性极强,管理和审查的步伐跟不上,易被延缓或拒绝。
对此,葛均波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围绕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工作需求,建立示范性临床研究病房,组建专业团队。
第二,制定研究病房友好政策,明确生物医学新技术相关治疗费用不纳入医院控费考核中。
第三,组建国家生物医学新技术“伦理”和“学术”双委员会,合理规避利益冲突,建立交叉互审监管机制。
加强反式脂肪管控,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反式脂肪又称反式脂肪酸,是含有反向共价键的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反式脂肪易保存、口感好、成本低,因此常用于制作蛋糕、饼干、炸薯片等食品。
葛均波指出,相关研究表明,反式脂肪的摄入,会提高得冠心病的风险,还促进腰腹肥胖、增加糖尿病的风险。但我国尚未禁止食品工业中对于反式脂肪的使用,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因此,葛均波院士提出5点改进建议:
1、根据世卫组织相关呼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协作,制定我国的反式脂肪的清零路线行动图;
2、加强和继续完善食品工业用反式脂肪相关政策;
3、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对反式脂肪零添加的标准;
4、防止反式脂肪以其他名目出现在食品营养成分表中;
5、开展全民反式脂肪科学普及活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大临床医学院执行院长、中国科大附一院副院长翁建平

加大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力度

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统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进卫生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自2019年启动试点以来,通过前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国家顶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补齐地区医疗资源短板取得初步成效,患者跨省外转、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得到有效缓解,人民群众就近享有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取得较好成果。
翁建平指出,在总体态势发展良好的同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现象。
为此,他建议:
一要建立健全国家部委联席会议机制,加大对有序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指导力度;
二要尽快制定国家层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政策清单制度,指导省市和国家部委高校同步制定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政策;
三要引导各省级政府成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将输出医院、输入医院所在地市和所属高校纳入,落实相关政策,定期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四要加强跟踪问效,强化考核和结果应用。统筹推动国家和省级层面同时考核输出医院、输入医院及所属高校,推动各方形成合力,有效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五要进一步理顺明确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资产权属关系,明确主管、主办、主营单位,合作期满后须尽早明确隶属关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大附一院副院长方诗元

加强医疗陪护队伍建设和管理

方诗元在调研中发现,由于我国老龄化和少子化社会的加剧、医保政策覆盖面的持续扩大、群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机构老年患者占比持续提高,老年患者对医疗陪护服务需求急剧增长。
“但是医疗陪护服务与需求存在差距。目前,非亲属的陪护人员多为患者自行联系提供服务的,普遍存在年龄大、素质不高、服务不规范、收费不合理、人员流动性大等现象。”方诗元指出,陪护服务不规范存在着潜在的医疗安全风险,亟待统一规范管理。
为此,他建议:
一要开展陪护人员资质认证,由卫生主管部门主导,成立医疗陪护人员的资质认证机构,制定人员准入、服务规范、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
二要加强陪护队伍规范管理,由行业协会牵头,统一医疗照护服务规范及收费标准,加强政策宣传、职业教育和行业内部监管以及定期培训审核;
三要规范陪护人员临床使用,陪护人员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为患者提供生活照护、活动辅助、安全保障等服务;
四是要加强特殊群体陪护服务,部分住院患者由于病情重或需要特殊的康复照护,医疗机构可以聘用部分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作为护理员,提供更为专业的陪护服务;
五要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对孤寡及三无住院患者,可通过村委会或社区委等社会基层机构,招募或安排陪护人员给予照护,由社会福利资金支付服务费用。

将近视防控纳入慢病管理

方诗元指出,我国近视呈现低龄化和关口前移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就发生近视,甚至有些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即发生近视。他建议将近视防控纳入慢病管理,具体建议如下:
一、组建专门部门,做好防控协调工作。近视防控需要政府、学校、医疗机构、家庭和学生个人五方协同合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必要组建专门部门,做好五方的协调工作,以利于近视防控举措做到实处。
二、将近视防控治疗纳入医保范畴。近视治疗的费用给很多普通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所以有必要将近视防控治疗纳入医保,减轻家庭负担,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有效的近视防控治疗。
三、在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园内建立“爱眼小屋”。要将近视防控关口提前,如在校园内建立“爱眼小屋”,小屋内配备基本的筛查设备,并对校医进行相关培训。
四、增加对近视防控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政策支持。与全国庞大的近视人群相比,专业近视防控人才缺口巨大。建议政府进行相关支持,如专项拨款用于眼视光学科建设,扩大眼视光专业人才的数量。
五、规范近视防控终端。近视防控终端可分为医疗终端和商业终端两部分。对于医疗终端,有医疗监管部分监管。但商业终端往往由市场部门监管,这就存在监管不到位,重点偏移的问题,需要政府干预,规范有医疗成分的商业终端行为。

综合代表委员提案和网络报道

责编:方咏

Copyright © 2017安徽省立医院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5009222号-3   Designed by Wan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