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供应的中断可以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或死亡,在世界范围内,卒中都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5月15日至17日,第十届欧洲卒中大会(European Stroke Organisation Conference 2024, ESOC 2024)在瑞士巴塞尔举办,全球4600余名脑血管病专家参会,共同探讨交流卒中这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病的最新诊疗与研究进展。
在北京时间5月17日举行的 ESOC 2024全体大会上,我院神经内科主任胡伟教授公布了由国内31家综合性医院卒中中心参与的临床试验“急性后循环血管闭塞机械取栓后应用替奈普酶反桥接溶栓”(ATTENTION IA)研究的最新结果,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汇报结束时,全场响起长时间的掌声。
▲胡伟教授在欧洲卒中大会主会场作相关临床研究主题报告
ATTENTION IA是国际首个探索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反桥接动脉溶栓的研究。研究结果提示,在颅内近端血管闭塞导致的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血管内治疗后反桥接动脉内替奈普酶治疗并不能提供额外获益。
这也是继ATTENTION临床研究后,胡伟教授团队针对后循环卒中治疗的深化研究,团队借助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对后循环闭塞反桥接治疗进行了深入探索,为急性后循环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后应用替奈普酶反桥接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带来了高质量的临床数据。
急性脑血管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约占所有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20%。与前循环卒中相比,基底动脉闭塞的脑血管后循环闭塞患者,死亡或残疾率的风险显著升高。既往研究已经证实血管内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然而,依然有超过四分之三的患者在接受相关治疗后残疾或死亡,因此,如何进一步改进治疗、提升患者的预后,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也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
反桥接动脉溶栓,指的是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接受机械取栓后通过辅助用药进行动脉溶栓,从而达到改善脑血管微循环和患者预后的目的。有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中,取栓后予以阿替普酶(rt-PA)动脉溶栓可以显著提升3个月后良好功能结局,并且没有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和90天死亡的风险。因此,机械取栓联合动脉内溶栓的治疗效果在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中可能具备潜力,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和证实。
为此,胡伟教授团队于2023年1月发起了ATTENTION IA研究,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标签、终点盲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评估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在机械取栓成功再通后,采用动脉内替奈普酶溶栓进行反桥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研究结果提示,在中国人群中,血管内治疗达到血管再通后,采用动脉内替奈普酶溶栓进行反桥接治疗并不能提供额外获益,同时也没有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或死亡的风险。
ATTENTION IA研究不仅为后循环急性大中血管闭塞引发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也为学界在后循环卒中患者治疗预后较差这一医学难题开展进一步研究拉开了序幕。
欧洲卒中大会是最具影响力的脑血管疾病国际学术盛会之一。第十届ESOC公布了多项脑卒中重磅临床研究成果,涉及脑卒中急性期再灌注治疗、病因筛查、卒中救治体系建设、卒中疾病管理方案、新兴诊疗手段等多个领域,对卒中热点议题及最新研究结果进行了深度探讨。(神经内科 孙俊 陶春蓉 文/图 胡伟 刘尧/审核)
责编:方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