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12月2日电(通讯员 刘治 朱伟华 方咏)排尿对于常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对于宿州的张大叔而言,长时间以来,正常排尿都成了一种奢望。不久前,张大叔在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泌尿外科接受了3D-DSA虚拟导航引导下骶神经刺激电极植入术,困扰了张大叔7年的难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张大叔今年52岁,7年前,他因脊髓损伤,导致下肢活动受限,甚至连大小便都困难。7年来,张大叔一直饱受排尿困难和便秘的折磨。
近日,张大叔因病情加重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泌尿外科就诊,医生为他做了泌尿系B超检查和残余尿测定,B超提示“双肾积水,残余尿约300ml”,尿流动力学检查显示,张大叔的膀胱感觉功能减弱,顺应性小,排尿期逼尿肌收缩无力。结合张大叔的病史,最终诊断为神经源性膀胱。
张大叔入院后,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检查,泌尿外科肖峻、刘治团队认真评估了张大叔的情况后,决定采用骶神经调控技术,为他实施骶神经电极植入术。
以往,针对神经源性膀胱,通常采用导尿或膀胱造瘘治疗,但这两种治疗方式都需要患者终身携带导尿管,并定期来医院更换,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
而骶神经调控技术(sacralneuromodulation,简称SNM),是利用介入技术将低频电脉冲连续施加于特定骶神经,以此兴奋或抑制神经通路,调节异常的骶神经反射弧,进而影响并调节膀胱、尿道/肛门括约肌、盆底等骶神经支配靶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神经调控技术。SNM可应用于各种难治性下尿路功能障碍,如难治性急迫性尿失禁、顽固性尿频-尿急综合征、特发性尿潴留、难治性大便失禁等。临床证据表明,SNM对神经源性膀胱、盆底疼痛综合征、难治性慢性便秘等也具有较好的疗效。
骶神经调节技术2020年12月被医院评选为医疗领先技术,获得医院等各方面支持,同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目前中国科大附一院已常规开展此类手术,均取得满意疗效。
SNM通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为患者植入骶神经刺激临时电极进行体验治疗,若体验治疗有效,则进行第二阶段骶神经刺激器永久植入。
电极植入术常规在C臂X线引导下将电极穿刺进入患者目标神经孔,但由于张大叔骶骨部分缺失,骶尾部存在明显畸形,传统的引导方法比较困难,肖峻、刘治团队再次严格评估后,决定在3D-DSA虚拟导航引导下行骶神经电极植入术。
经过精心的术前准备工作后,张大叔接受了3D-DSA虚拟导航引导下的骶神经电极植入术,用时约1个小时,手术顺利。术后,张大叔的排尿困难及便秘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出院后,泌尿外科团队对张大叔进行了随访,让张大叔每天记排尿日记,张大叔的便秘症状也有了很大好转,以前3天左右一次大便,现在基本上一天一次;自我导尿测残余尿降至100ml左右,效果明显;漏尿症状也有缓解,以前全天都有漏尿,现在晚上只有侧卧时偶尔出现漏尿,正在逐渐恢复中。
3D-DSA虚拟导航技术是在骶神经穿刺介入治疗过程中,在患者骶孔穿刺前,先对患者骶骨及骨盆实施旋转DSA采集,后将所得图像传输至后工作处理站,对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处理,使其形成整个兴趣区域的三维图像。由医生对生成的三维DSA图像进行阅读,并在三维图像上标记好穿刺路径,将该图像传输至检查室的悬吊参考显示器上,再对其实施相关处理,使其真实二维图像和虚拟的三维图像准确融合,显示出穿刺路径,这就可以指导手术医师准确定位穿刺点并快速置入目标骶孔。
相比于传统的X线及常规DSA引导穿刺,DSA三维导航技术的X线暴露时间更短,对患者及医生的伤害更小,可有效提高穿刺治疗成功率,减少在患者身上反复穿刺寻找骶孔的痛苦,穿刺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更高。
中国科大附一院在使用常规DSA介入技术的同时为了进一步减少暴露时间及患者手术痛苦,探索出新的引导方式,创新的将3D-DSA虚拟导航技术用于骶神经调节技术,并取得良好手术效果。
中国科大附一院泌尿外科具有数十年的尿控及盆底治疗临床研究及工作经验。2021年,成立了尿控及盆底亚专科,目前尿控及盆底亚专科团队共有5名专职医护人员(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尿动力技师1人、专科护士1人);拥有普通尿动力测定仪2台、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康复理疗仪1台,盆底冲击波治疗仪1台;拥有2间专病病房(6张床位),1个盆底中心、1个尿动室、1个骶神经调控中心。
针对男/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神经源性膀胱、膀胱过度活动症(OAB)、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等下尿路症状,中国科大附一院设立尿控专病门诊,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完)
中国新闻网 12月2日报道
通讯员 刘治 朱伟华 方咏
网址链接:http://www.ah.chinanews.com.cn/news/2021/1202/2935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