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的王大姐反复气胸多年,辗转多家医院始终未能确诊,中国科大附一院多学科诊疗团队,经讨论并进行基因检测,证实她患有BHD综合征。作为一种罕见病,该病具有遗传特性,专家团队很快对王大姐亲属进行了基因筛查,最终一家7人诊断为该病。
罕见病因为病人稀少,治疗药物、治疗方法和具有罕见病诊疗水平的医生都非常稀缺,导致罕见病患者就诊困难。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现已加入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成立呼吸罕见病门诊、组建多学科诊治团队,并形成了可供推广的经验,更多的罕见病患者有望得到早诊断、早治疗。
一家七口患同种罕见病
54岁王大姐因反复气胸备受困扰,辗转省内外多家医院始终未能明确病因,束手无策时,王大姐经人介绍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胡晓文仔细对王大姐进行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发现她除肺部弥漫性囊性病变伴气胸家族史外,面颈部皮肤多发白色丘疹,肾脏磁共振提示右肾肿块。
胡晓文当即邀请了泌尿外科、胸外科等学科专家进行会诊,经专家组讨论,怀疑王大姐为罕见病Birt-Hogg-Dubé综合征(BHD综合征),最终经过基因检测证实该病。因该病具有遗传特性,胡晓文团队对王大姐亲属进行了基因筛查,最终7人确诊该病。
胡晓文表示,虽然BHD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但确诊后可以采取及时地针对性治疗措施,减少损伤。团队与王大姐一家建立了微信随访群,了解病情变化、解读检查结果、指导用药、提醒复诊,目前王大姐及家人病情较为平稳。
BHD综合征是啥病?
1977年,加拿大三位医生Birt、Hogg和Dubé报道了一个具有纤维毛囊瘤、毛盘瘤为特征的家系,故命名为BHD(Birt-Hogg-Dubé, BHD)综合征。随后研究发现其是一种由于第17号染色体的FLCN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罕见病。
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肺部弥漫性囊性病变伴/不伴自发性气胸、皮肤损害、肾脏肿瘤。
对于这样的罕见病,如何才能早期诊断从而正确治疗呢?2019年,胡晓文牵头启动了呼吸罕见病门诊,为此类患者提供了就诊渠道。
在此基础上,医院建立起了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影像科、病理科、皮肤科、泌尿外科和胸外科等科室专家组成的“BHD综合征多学科诊治团队”。
2019年至2021年,团队共诊断48例BHD综合征,成为国内BHD综合征病例数最多的医院之一。
研究表明,首先提高对以下三类患者的认识有助于识别BHD:反复发生气胸的患者;气胸家族病史;CT显示肺部弥漫性囊性病变的特征性改变。
其次,关注患者的皮肤损害。既往研究报道,中国患者皮损患病率仅有18%。本研究数据显示,70%患者有皮肤损害,提示我国患者皮损可能被低估。在经验丰富的多学科团队协助下进行皮肤活检,有助于识别可疑的BHD综合征皮肤改变。
通过上述努力,中国科大附一院BHD从起病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为8.3年,比美国患者缩短36%。
“呼吸罕见病多学科团队的支持不仅有助于识别诊断更多BHD,同时能够对患者进行更好的多系统管理。罕见病多学科团队诊疗将是一个常态化的协作模式,推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希望在不断探索中完善管理和总结经验,使其推广至其他病种的罕见病诊疗和管理,为其他罕见病管理提供经验。”胡晓文表示。
安徽网 2021年3月12日报道
通讯员 张国凤 方雯
网址链接:http://ah.people.com.cn/n2/2022/0524/c358325-35283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