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 微信扫码

    预约挂号

  • 支付宝扫码

    预约挂号

  • 微信扫码

    互联网医院

媒体聚焦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媒体聚焦
【中国卫生杂志】刘连新:由科研引领 让改变发生
发布日期:2023-07-11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作者:中国卫生杂志   点击:

对于有着百余年发展史的安徽省立医院来说,2017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医院正式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为大学直属附属医院,从此,一场由内而外的转变开始发生。在“科大新医学”的引领下,医院科研工作快速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就跻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医院排名第一方阵,并保持高位增长。那么,成为大学附属医院,给这家医院带来了哪些转变?这些转变又如何助推了科研工作的发展?《中国卫生》杂志对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连新进行了专访。

图片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 刘连新


以“科大新医学”为指引向“一流研究型医院”转型

《中国卫生》:2017年,安徽省立医院正式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医院,这样的合作为医院的科研工作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刘连新:“院校融合”充分释放了医院科研工作的新潜能。安徽省立医院拥有120余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积淀,办院规模居安徽省第一、全国前十,而中国科大理工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在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方面有着良好基础。2017年与中国科大的合作,开启了医院发展的新纪元。医院深度依托中国科大资源优势,科研工作快速发展。医院围绕“四个面向”重大战略部署,以理工医交叉融合、医教研协同创新、生命科学与医学一体化发展的“科大新医学”为指引,设立了“科大新医学”联合基金开展科研项目联合攻关,孵化医学科技创新项目,打造临床研究高地,积极推动医院向“一流研究型医院”转型发展。具体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坚持临床需求导向,强化应用基础研究。以解决疾病防诊治中的临床问题为目标,鼓励广大科研人员凝练科学问题,采用多学科、多层面的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系统研究,持续加大在重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等领域的科技投入,鼓励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结合,加强疾病防控技术研发,提高诊疗技术水平。
鼓励交叉融合,推进前沿技术攻关。鼓励医学与中国科大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设立“科大新医学”“人工智能”基金,资助了200余个科研团队开展交叉融合,引导双方科研人员聚焦临床诊治关键技术,瞄准科技前沿发展趋势,加快技术创新突破和应用研究。重点部署免疫治疗、人工智能的疾病诊断治疗、器官移植与修复、智能穿戴、纳米医药等前沿技术,加快医学技术创新发展。
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服务体系。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完善医院制度建设,构建并逐步完善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服务体系。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大健康研究院、讯飞医疗等,开展政、医、产、学、研、资多元化合作,在最新一轮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中,医院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9。


树立科主任是基金申报第一责任人理念

《中国卫生》:202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国自然”基金立项医院排名中位列第22名,集中期立项数79项,正式进军国内医院第一方阵。这一成绩在医院发展历程中是前所未有的突破,为什么会取得这样跨越式的进步?

刘连新:2017年以来,医院以“科大新医学”为导向,在人才、学科和制度等建设方面不断创新,锐意改革,助推医院科技快速发展,医院“国自然”基金立项数连续4年保持高位增长。

人才方面坚持引育并举,构建合理的科技人才梯队。人才是医院科研工作创新和发展的前置要素,医院坚持发挥中国科大品牌效应和“墨子论坛”、科大校友会等平台优势,建立高端人才资源储备库,设立“伯乐奖”,创新实施靶向引才、专家荐才。实施“四类人才”分类培养计划,实行精准支持、个性化培养,培养学科带头人。推动专职科研人才与临床学科深度融合,实现博士后自主培养。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建立符合医院发展实际的人才动态评价体系。

在学科方面整合创新资源,构筑扶优扶强的学科发展新格局。依据学科创新能力,实施“3+6+9+N”学科发展计划,以“创新攻关团队”和国家重点专科为引领,实施“登峰计划”,积极布局优势学科群,聚合科技创新资源,重点加强肿瘤疾病、心脑血管病、泛血管疾病等学科群建设。积极树立学科主任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作为学科发展的“领头羊”,学科主任凝练、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精准动员、合理统筹基金申报工作。

以制度为基础,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近两年,医院围绕学术委员会建设、临床研究项目、科研平台、科研成果与转化、科研绩效等方面,发布、修订制度10余项,全面健全机制规范管理。建立动态、分层、分类的科研绩效考评机制。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将科研绩效纳入学科、团队和个人考核,分层、分类建立动态考核与评价标准,尤其重视高水平、高质量科研项目和成果,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中国卫生》:目前,医院为科研工作搭建了怎样的平台?
刘连新:医院聚焦资源共建共享和数据驱动发展,构建定位清晰、布局合理、梯次衔接、开放共享、富有活力的科研平台体系。
建成18个总面积1.6万平方米各类专科实验室和公共实验平台,建有一批专职科研队伍和公共实验服务队伍;引入科研设备共享系统,打通了学校和医院科研仪器共享平台;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和小动物磁共振平台即将投入使用。

积极参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筹建,协同推进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合肥),深化安徽省医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现有院士实验室5个、省重点实验室5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1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为高质量科研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落实精准辅导构建考评体系

《中国卫生》:在取得跨越式进步之后,中国科大附一院在“国自然”基金申请中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

刘连新:在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目前在“国自然”申报方面,中国科大附一院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国自然”申报的外部竞争日益激烈,医院申报总量相比处于较低水平,青年人才有待进一步发挥作用等。

在新形势下,探索如何挖掘医院申报潜力、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助力基金工作稳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显得至关重要。在下一步的“国自然”基金申请工作中,一是要继续鼓励符合申报条件的科研人员积极申报,在申报数量上要有所提升;二是要落实精准辅导,在申报质量上要做到精益求精;三是要持续完善“国自然”基金管理举措,建立全周期的项目服务流程,构建“以人为本”的国家基金管理体系;四是要构建职责清晰、协作有力的“国自然”基金工作方案,完善基金申报管理工作台账;五是要建立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导向的全方位考核评价体系。

高水平医学科技创新是推动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也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中国科大附一院将继续以科研创新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打造贯穿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的创新链条,构建产学研医多元参与、分工合作的开放式医学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更多突破,完成从医疗中心向医学中心的转型升级,努力建设为国内生命科学与医学前沿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的重要基地。

网址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sXdnYCubasiqOqC1o8LCg

责编:方咏

Copyright © 2017安徽省立医院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5009222号-3   Designed by Wan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