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胡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近1年过去了,藏族同胞桑珠次仁仍然心念着一位汉族好“门巴”。2023年春节期间,桑珠次仁遭遇极其凶险的急性心梗并发室颤。时任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人民医院心脑血管内科行政副主任、安徽省第八批“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队队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胡昊及时为他会诊并成功开展手术。痊愈后,桑珠次仁将洁白的哈达献给胡昊。
援藏1年来,胡昊带领山南市人民医院心脑血管内科通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评审,率先开展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抢救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等急危重症患者,多项技术填补山南市空白。他凭借高超的医术挽救了上百名藏族同胞的生命,为山南市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让患者能在基层解决问题
由于西藏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缘环境,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主的冠心病是当地的常见病、多发病。因为医疗救治水平和能力较差,且转诊路途较远,当地基层危重症患者很容易错过“黄金治疗期”。
能不能开展更安全、住院时间更短的介入技术,让患者在基层解决最急迫的问题?在前几批援藏专家帮扶和科室人员的努力下,山南市人民医院已基本具备开展心血管介入技术及常规心脑血管疾病诊疗的能力,但还无法独立开展心血管介入诊疗,在疑难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援藏工作不仅仅是看几次门诊、做几台手术,关键是要把技术留下来,把管理模式留下来。”胡昊决定,要为医院心内科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此,他牵头山南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并于今年顺利通过评审,实现山南市在这一领域“零的突破”。
据悉,未来3年,国家有关部门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将拨付专项配套资金,促进山南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医、教、研工作的开展,使其沿着更明确的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技术“落地生根”
胡昊认为,援藏医生要直面现实问题,并努力突破瓶颈。他发现,当地缺乏学科带头人,便着力提升本地医生的“精气神”,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援藏期间,胡昊建立了一支6人的核心“地方队”。他选派当地年轻医师,定期到中科大附一院心内科进修学习,提升冠心病介入诊疗能力。这些年轻医生逐渐成长为山南地区急需的医疗和科研骨干,山南市人民医院心脑血管内科的冠心病介入手术也从无到有,实力由弱变强。
山南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梁超睿和夏敏文深有感触:“援藏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新技术新理念,也为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
胡昊以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为依托,以传帮带、师带徒的形式,将冠心病介入诊疗的新技术、新项目引入山南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全面开展复杂、危重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使得一系列新技术“落地生根”。
他还率先开展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用以抢救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并开展左西孟旦注射液在高原地区缺血性心肌病伴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等,多项技术填补当地空白。
如今,越来越多的山南地区危重心血管病患者无须转诊到上级医院,也能在当地获得较好的医疗救治服务。
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
高原医学研究必须深入海拔高,且地理位置偏、远等地区。为此,胡昊的足迹遍布山南12个县区。他还多次前往错那、措美、隆子、加查、乃东区等医院开展培训、义诊、健康巡诊活动,累计义诊上千人次。他推动山南市胸痛中心建设及区域协同救治工作,让70%~80%的心血管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为筛查和识别区域内高危人群做出突出贡献。
与此同时,胡昊还主导建立包括全市各县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在内的区域协同救治网络,通过微信群、电话等,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的信息共享;解决西藏地广人稀、转运救治延迟等问题,提升胸痛救治能力,降低高危胸痛患者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当地各级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和急性胸痛全市协同救治能力。
网址链接:http://jkbshare.183read.cc/article/5200477/5.html
责编:方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