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新冠肺炎在武汉出现,1月份彻底爆发并明确人传人,迅速在全国传播。作为呼吸专业的医生,理所应当冲在第一线,医院副院长徐晓玲被任命为安徽省新冠肺炎救治组组长,第一时间在科室对新冠肺炎进行了培训,春节即将到来,医院通知取消休假,全员待命,那时候大家都意识到一场“战疫”即将打响,但是可能谁都没有想到疫情会来的如此猛烈。
为应对新冠肺炎,医院迅速做出反应,改造1号楼作为发热门诊,成立了新冠专家组,感染病院区空出病房提早准备……,科室也做足了准备,提前进行了院感防护培训,科室人员被分为三路人马,方园、谢旺等在发热门诊上班,强哥、曹洁、老纪抽调前往感染病院深入一线,而我和其他人员负责新冠肺炎二线会诊任务。科室很快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一方面承担全院的新冠肺炎排查会诊任务(先梦同学异常辛苦),另一方面还继续收治呼吸相关危重患者,随着疫情的爆发,口罩酒精等防护物资异常匮乏,科室面临着人荒、物资荒…… 回想这段日子,虽然辛苦艰难,但是大家从不抱怨,紧密的团结在一起。这期间发生了很多很多难忘的故事。如梅晓冬主任敏锐的发现疑似患者并最终确诊,胡晓文主任作为专家组成员还主动承担值班任务,徐飞主任、蒋旭琴主任早早退掉了早已定好的春节假期机票,崔护士长每天为我们能够拥有充足的口罩在奔波,鲍护士长第一时间前往发热门诊一线,方老师王老师等每天不厌其烦的叮嘱手消、监测体温等,部分进修轮转医师过年期间自觉坚守岗位,还有爱心人士的无私捐赠……
疫情不容乐观,徐晓玲副院长和魏海明教授决定成立科研攻关团队,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我们迅速在感染病院检验科建立实验室,开始对新冠肺炎进行科研攻关,魏老师及永刚等团队成员身穿防护服每日工作在实验室,辛苦危险程度丝毫不亚于一线医护人员。得益于多年来在免疫学方面的造诣,魏老师团队很快发现了新冠肺炎“炎症风暴”机制,魏老师的一句话至今让我印象深刻,“赶快应用于临床上,越早越好,争取能够救治更多的病人。”时间不等人,疫情仍在持续,徐院长在结合各地疫情特点分析后,决定从阜阳地区开始应用,接到任务,我立即驱车前往阜阳,在韩院长大力支持以及师妹帮助下,在阜阳对部分重症患者给予阻断炎症反应治疗。前期结果令人鼓舞,我们迅速注册了全球首个托珠单抗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驰援武汉!可能每一个医生,此刻都是激动的,此时我们都是战士,科室所有人员都纷纷请战,积极报名,最终大庆、大军、晓靖、琳琳、李梅、改改成为呼吸科首批援鄂队员,他们是勇敢的“逆行者”!科室大部分人员都来送行,梅主任最后时刻反复嘱托的背影尤其令人动容。说实话最开始心里特别失落,就像平时练兵的战士,战争打响,却无法上场,但是很快说服自己,此刻,无论在哪一个岗位,身为呼吸人都是在为抗击疫情出一份自己的力量,无论身在一线还是二线,无论医生或者护士……
2月24日下午我突然接到通知,要求第二天一早前往武汉,国家卫健委对“托珠单抗”方案高度认可,在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下,建议在疫情更加严重的武汉推广,争取可以挽救更多生命,科大及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决定成立专家组前往武汉,我有幸作为成员一同前往。至今记得接到通知时的状态,激动兴奋、又有点不知所措。第二天党委书记刘同柱带队前往武汉,魏老师,杨春梅老师,杨云老师,还有安徽红会的曹秘书长及剑锋兄弟一起开始了难忘的援鄂之行……
2月25日下午2点左右抵达武汉,团队就马不停蹄开始了方案的推广工作,团队还补充了我院援鄂医疗队的部分同事,在武汉14家定点医院开始推广“托珠单抗方案”,大家每天都奔波在不同医院进行交流,解答用药常见问题,回访用药后患者病情变化。令人感动的是支援的同事们还有临床一线上班任务,大家都是利用休息时间去不同医院推广方案。书记更是身先士卒,带队前去多家医院进行交流推广,而且每晚8点准时召开钉钉会议,总结当日工作进展,给大家加油打气,杨春梅老师每天总结数据,书写汇报材料到深夜,甚至通宵。同时,书记还兼任安徽驻武汉前线副总指挥,需要参加各种工作会议、学术交流,还利用空余时间慰问一线医护人员,工作非常辛苦。在大家的努力下,托珠单抗方案推广进展顺利,前期数据显示疗效令人满意。最终,“托珠单抗治疗重型新冠肺炎”得到国内专家及同行的认可,顺利进入国家诊疗方案第7版,徐院长在全国视频会议上解答方案,魏老师出席会议,这是了不起的成就,至今还记得当参加完讨论会,确定进入国家诊疗方案后,大家激动兴奋的模样,书记带领大家在宾馆走道上拍下了一张照片留念。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是座美丽的城市,初来武汉市大街空无一人,路上车辆寥寥无几,随着科学有力的防治,武汉逐渐迎来复苏,春天已来,樱花已开,抗疫胜利已经不远,在武汉短短20余天经历了很多,见到很多奋战在一线的同事,我们棒棒哒呼吸小分队,重逢在武汉的大学老同学,美丽的长江大桥及武汉夜景,热情的武汉人民,当然还有无数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们……
3月13日晚,零点刚过,突然接到前往伊朗德黑兰的任务,受红十字会总会委派,前往伊朗分享托珠单抗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经验。接到任务,内心激动、兴奋又紧张,就像被派来武汉一样,也是突然接到指令,但这次更加突然,而且去的是一个遥远的神秘国度。那里的物资条件肯定无法和国内相比,但领导能交给自己这么大一个任务,觉得荣幸至极。然后就是一个不眠之夜,办理离鄂手续,安排出发日程,一切都很迅速且高效,在机场和我的战友李明博士汇合,办理相关手续开始安检登机,这时候也有人得知我们即将奔赴伊朗支援,要求过来合照。候机时才知道此次旅客只有我们两人,货物装载完毕后生平第一次飞机提前起飞了,给我们安排在了商务舱,飞机上只有机组人员,非常热情,充满未知挑战和风险的支援伊朗之旅开始了……
伊朗时间3月15日凌晨3:30顺利抵达德黑兰,我们随行带了30多件箱子,都是国内爱心人士捐赠的物资,伊朗工作人员也非常热情,主动安排工人帮助我们搬运行李物资。很快大使馆工作人员和卫生部工作人员抵达,红会援助伊朗领队周部长也随后赶到,带我们先回酒店休息,我们入住的酒店是Parsian Azadi Hotel,在当地算是很好的酒店,但是相比国内也就是比快捷酒店好一点点的水平,终于可以拿下口罩,算一下已经持续戴口罩24小时之多,我的脸已经油光满面,耳朵已经没有知觉,此时只想洗个热水澡休息,第一个打击来了,酒店没有热水,因为是当地凌晨,只好先洗把脸凑合睡觉倒时差。中午12:30在周小杭领队的介绍下见到了援助伊朗志愿者团队的小伙伴,老马(马学军,中疾控病毒所)、老吴(吴寰宇,上海市传染病防治所),老钱(钱志平,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凌翔翻译(上海对外办)。这是一支优秀的团队,也是国内最早集结出发的援外医疗队,每个人都有着很强的专业能力,周领队给我们团队起了个新的群名“七剑下天山”。
而在我们来之前这支志愿者团队已经在周领队的带领下伊朗奋战了近半个月了,非常辛苦,在我们加入团队后,也迅速开展了相应的工作,第一时间将托珠单抗应用的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的英文版本及波斯语版本分享给了伊朗的医疗专家(特别感谢科大讯飞团队),同时李明主任积极联系IL-6检测仪器的安装调试工作。团队还应卫生部请求,组织了中伊两国专家的视频连线会议,中方专家代表看到两个特别亲切的名字,魏海明教授和我的博士导师徐晓玲副院长,也是托珠单抗方案的主要负责人,作为科研团队成员,真是觉得骄傲又自豪。
我们团队还分别前往德黑兰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以及霍梅尼医院进行交流。交流得知德黑兰医科大学在伊朗全国有14家附属医院,其中6家综合性医院负责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在会议交流中,我也向伊方介绍了目前武汉目前收治患者的流程及防控措施,回答了部分专家的一些问题。在伊朗最大的医院,德黑兰医科大学附属霍梅尼医院,我以幻灯片的形式向伊方进行了目前托珠单抗应用情况介绍,介绍托珠单抗用于治疗新冠肺炎已进入中国第7版诊疗方案,并且受到国际医疗同行的关注,目前在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均已开展托珠单抗用于新冠肺炎的多中心研究,美国麻省总院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也做了推荐。沟通得知,目前在伊朗也已经开展托珠单抗用于治疗新冠肺炎临床研究,目前已开展50余例。
我们团队还负责对接国内捐赠物资工作,在伊朗卫生部仓库看到了大批国内的捐赠物资,最新款的呼吸机、无创面罩,还有成箱 s成箱的中成药。“伊朗加油”“四海之内皆兄弟,身自造化本一源”“伊国同村,共同抗疫”等等标语随处可见,此时更加能感觉到祖国的强大,人间大爱。仓库工作人员各种拍照合影,纷纷竖起大拇指。
团队在伊朗卫生部、伊朗红新月会以及中国驻伊朗大使馆的支持下,开展了很多学术交流工作,如协助指导伊朗巴斯德病毒研究所提高病毒检测能力,社区走访调查,以及在国企及华人团体中宣教新冠肺炎知识,指导企业的防控措施等工作,受到伊朗各界的一致好评。伊朗通过借鉴“中国经验”,在病毒检测能力、方舱医院建立、以及居家隔离监测体温防控措施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改进。在伊朗期间恰逢伊朗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诺鲁兹”节,相当于中国的春节,伊朗人会布置一个“七鲜桌”,摆放着七种在波斯语中以“S”开头的物品,营造节日的气氛,七是他们的幸运数字,而巧合的是我们团队成员也正好是七人,援伊期间处处感受到团队的温暖、伊朗人民的热情和友好,也经常会收到红十字会领导、院领导的关心,同事同学的问候,均令我非常感动,还收到了康复医学会的援鄂优秀个人的表彰,以及红十字会发来的慰问信。
作为一名普通的呼吸科医生,有幸见证了科室在此次“抗疫”过程中的担当和成长,从安徽到武汉,从中国到伊朗,科室都为抗击疫情贡献了一份力量。我作为其中一员感到非常幸福,也为之后的工作增添很多的动力,再次感谢所有人帮助和关心,愿疫情早日散去!愿科室越来越好!愿所有人健康平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王东升)
责编:方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