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有效控制和降低疫情的传播风险,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来自发热门诊一线的医生提醒:一旦发现自己或家人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请及时至发热门诊就诊。
中国科大附一院发热门诊目前拥有2个诊室、6间单间隔离室、1台方舱CT,可实现挂号缴费、就诊、隔离观察、隔离治疗、抢救、检验、CT、取药一站式服务。自2020年初改造完成以来,已接诊万余例患者。
Q: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发热门诊在哪里?
A:中国科大附一院发热门诊设在庐江路总院1号楼1-2楼,与医院其他就诊区域完全独立。根据疫情防控统一部署要求,医院其它院区只进行预检分诊,预检出的发热患者即刻闭环转运至总院发热门诊就诊。
Q:什么时间都可以到发热门诊就诊吗?
A:目前我院发热门诊实行24小时急诊接诊制度,可以在任何时间前来就诊。
Q:孩子发热来医院如何就诊?
A:我院在总院1号楼开设有独立的"儿童呼吸门诊",专门用于14岁以下儿童发热以及有呼吸道症状的患儿诊疗。
Q:来发热门诊就诊,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A:需要佩戴符合防护标准的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携带患者本人的身份证、就诊卡或就诊码。
Q:为什么我只有咳嗽或者腹泻而不发热,也需要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呢?
A:因为"新冠肺炎"以发热、咳嗽、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表现为腹泻等消化道的症状。所以即使不发热,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及临床症状,可能也需要完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Q:为什么有些患者除了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还需要做肺部CT及血常规的检查?
A:虽然确诊新冠肺炎的标准是核酸阳性,但因部分患者存在核酸假阴性的可能,故必要时可以根据需要完成肺部CT及血常规的检查,以帮助诊断。
Q:在发热门诊就诊,等待检查结果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A:在检查结果全部出来之前,需要在发热门诊指定的区域等待。
需要全程佩戴好口罩,每项结果出来后可随时找医生查看、分析。在等待过程中,如果出现任何症状加重的情况,比如体温升高、胸闷加重,需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以便给予及时的治疗和处理。在全部结果(特别是"新冠病毒"核酸结果)都出来后,在医护人员的许可下才可离开发热门诊。
Q:在发热门诊就诊,是否只排查新冠肺炎,不能给予治疗呢?
A:我院发热门诊在筛查新冠肺炎期间,就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相应的治疗。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根据相应的应急方案进行及时的救治,必要时会组织相关专科进行会诊。
其实,发热自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只有针对发热的病因进行积极的处理,才是解决发热的根本办法。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临床上通常采用口腔温度≥37.3℃,或肛温≥38℃定义发热。发热的分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
低热温度值为:37.3℃-38℃
中等热温度值为:38.1℃-39℃
高热温度值为:39.1℃-40℃
超高热温度值为:>40℃
发热可以使吞噬细胞的活动性显著增强,白细胞内酶活力和肝脏解毒功能也会增强,机体内抗体增多以清除病原,促进疾病的痊愈,是机体抵抗机制之一。所以说发热是白血球清除致病因子的一场战争的信号,"战争"越激烈温度也就越高。
但是如果发热持续不退,会使代谢加快,会对机体多脏器造成损伤,尤其对神经系统的损害较大,严重时会导致抽搐、耳聋、癫痫等症状,甚至死亡。
什么时候需要使用退热药物?
一般认为体温≥38.5℃,才需要使用退热药物。目前退热药物大致分为4类: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比如布洛芬)、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中药退热药物。退热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鉴别使用。
只要发热,就需要使用抗生素?
很多人认为发热说明有"炎症",要使用抗生素"消炎"。其实,在细菌感染时才需要使用抗生素,而且抗生素种类繁多,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要擅自使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除了可能会导致细菌耐药,还可能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受损和紊乱。
人体有超过80%的免疫功能建构在肠道中的益生菌的平衡上。从婴儿开始,肠道菌群便逐渐发挥作用,免疫功能也由此启动。抗生素的滥用严重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摧毁大量的益生菌,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
准妈妈发热只能"硬抗"?
对于准妈妈来说,孕早期(前3个月)是胎儿器官形成的重要时期,千万注意不要自行随意用药。
但准妈妈也不用因为发热而过于慌张焦虑,医务人员会结合孕妇的具体情况,比如发热的诱因、症状、体质、孕龄、基础病、妊娠期合并症等,综合分析发热的原因。
相较于发热本身,造成发热的病因对母体和胎儿的危害更大。如果不解决"根本问题",持续的高热可能使得准妈妈心率加快,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高热还可能刺激子宫,引起子宫收缩,引发早产或流产,甚至胎儿死亡。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一些毒副作用较小的药物。
有一种诊断叫"发热待查"
发热待查(又称不明原因发热),根据我国《发热待查诊治专家共识》,发热待查是指,发热持续3周以上,口腔体温至少3次>38.3℃(或至少3次体温在1天内波动> 1.2℃),经过至少1周在门诊或住院的系统全面的检查仍不能确诊的一组疾病。系统全面的检查应至少包括3大常规,粪便隐血试验、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培养、胸部X线片和腹部B超,且患者无免疫缺陷相关疾病史。
发热待查的病因多达200多种。相关疾病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等等。
引起发热待查的原因,主要分为感染类疾病、非感染类疾病、肿瘤类疾病和其他疾病四大类,其中感染类疾病是发热待查的主要病因。上述4类原因可解释约85%的发热待查病因。
尽管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医院中,经过较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诊治,并且应用了现代医学仪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诊断技术,但仍有约15%的发热待查患者始终不能查明原因。对于确定为发热待查的患者,一般需要由医生诊断后在相关科室进一步排查导致发热的病因,必要时由多学科团队专家进行进一步诊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符萌 发热门诊/文 周树生 胡晓文 穆燕/审核)
责编:方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