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 微信扫码

    预约挂号

  • 支付宝扫码

    预约挂号

  • 扫描二维码扫码

    参与国家卫生健康委患者满意度调查

我与“省医”的120个故事
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我与“省医”的120个故事
【两甲子故事】一位外科医生的医学之旅
发布日期:2018-05-02   点击:

——谨以此文献给120周年华诞的省医和94岁高寿的恩师徐荣楠先生

在我们20岁的时候,我们认为这个世界不是我们的;40岁以后,我们相信这个时代应该是我们的;迈进60岁的时候,我们才真正的感受到什么是时代,什么是世界,什么是自己。

1982年大学毕业来到省医,眨眼之间飞逝36载。36年里我有幸成为徐荣楠先生的学生,在先生的指导下把大学所学的那一丁点知识逐渐的丰富、拓展、深化。为了病人,充分实践、奋斗人生,最终步先生的后尘退离一线,走进两鬓风霜的今天。

回顾走过的岁月,我们在先生的言传身教下用更多的时间与病人和事业相处,无悔!同样用很少的时间与家庭和亲人相伴,有愧!先生为事业痴迷的情感和韧劲为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和新生代所生疏。尽管极其平凡,无需树碑立传,但没有先生那一代就没有我们的现在。

30多年里,我们在社会上建立了大量的涉及利害的人际关系,却少有得以信赖关系为基础的人脉。我们收藏古瓷器,是因为稀少和精致,我们欣赏古民居,是因为文化和底蕴。今天,当省医进入到120岁的时候,我们也应该静下心来审视一下,先生一生的奋斗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迪?

徐荣楠先生1924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祖上商贾。日本人来了,店铺被烧,举家迁移至香港,后辗转至上海落户。1948年先生以优异的成绩从法租界上海震旦大学获取博士学位并进入福民医院(解放后改为上海市立第四医院),开始了医学之旅。32岁获得外科主治医师资格,事业发展可谓蓬勃向上。此时,卫生事业起步艰难的安徽向他发出了召唤。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他毫无怨言的来到了安徽,一干就是60多个春秋。

从医70多年,他过着清苦寂静的学者生活。从上海到安徽,他带来的除了行李就是一箱书籍;到南也门医疗队,他带去的同样是一箱书籍;从香港、日本、法国归来,他带回来的还是书籍,书籍成了他最好的伴侣。

初到安徽尚无一所像样的医院,他所工作的安徽省立医院当时只有内科、外科等几个刚组建不久的一级学科,学科建制不全,技术和人才极其匮乏。为了迅速改变外科状况,他承担起了兼任大外科主任的重担。凭借自己的努力探索,他和同仁们一起,共同组建了安徽省立医院第一个神经外科、第一个泌尿外科、第一个烧伤整形科、第一个普通外科等等,带领着一批批医学青年轰轰烈烈的在安徽大地上谱写出一首首医学史诗,填补一个个医学空白——

1956年在国内首次报告了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治疗,1959年首次报告了胆囊壁修复肝总管缺损;

1960年完成了慢性复发性胰腺炎内脏神经切除术;

1965年首次完成了胰源性溃疡的术前诊断和手术治疗并同期报导了胰腺疾病所致的节段性门静脉高压症;

1983年在黄志强院士的倡导下积极参与了我国胆道外科的组建工作;

1984年组建了安徽首家胆道外科研究室;

1991年主译了名著《外科手术图谱》(Z.Ellison著)。

先后2次领衔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5年我院与巴黎蒙道(H. Mondor)医院进行院际学术交流,先生应邀做了《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的报告。同时去国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亨利·皮斯谬(H. Bismuth)教授主持的Paul Brousse医院进行学术交流。

先生说过,生命之源即使伴着血与泪也要在自己奋斗的土地上流淌。十年动乱期间,他被下放到皖南山区农村,许多患顽固性哮喘的病人经人指点前来请他做颈动脉体切除术,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他不仅多次成功地完成了这样复杂的手术,每次还将病人亲自护送回家,真挚的感情换来了农民衷心的爱戴。一切为了病人,一切从病情需要出发,这就是先生行医的准则!

下放到皖南山区农村的徐荣楠

1974年,先生作为中国援也门医疗技术队队长,被派往也门民主共和国。在援外工作中,他凭借渊博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在南也门完成了共和国第一例颅脑外科手术,第一例脊髓肿瘤手术,第一例部分肾脏切除术......在这里,先生成了“神医”——国家总统的保健工作由他负责,共和国的上层人士和各国使节医疗保健需要他参与,甚至也门人出国治疗也由他审批,他成了也门人民值得信赖的好朋友,赢得了也门人民的盛赞。

行医70载,他的一代又一代学生都非常敬重他,因为他从不停止向医学未知领域的进击,总是走在这支队伍的前列。现在,这支队伍(普外科)已由当年不足10人发展到近200人,床位由当年30多张发展到近500张。从1984年起,普外科在他的领导下再分出肝脏外科、胆胰外科、胃肠外科、血管外科、甲乳外科、疝外科,高级专家术有专攻、业有所精,亚专科的学科管理发展模式在当时就已见雏形。但大查房制度依旧坚持,大交班制度依旧坚持,疑难病大讨论制度依旧坚持……医院基业,血脉相传,先生建立起来的优秀科室文化一代代传承、发扬光大,这段永远无法尘封的历史更激励着后辈,不忘初心,永续前行!

谦逊开发心智,执着淬炼成功。一拿起手术刀,先生就会忘记一切。他手术时,你可以在台边打开手术图谱一一对照,现场演示和教学让你终身难忘。再大的困难,再危急的关头,他都会冷静相对,可以停歇一会儿,冥思一会儿,和大家商量一会儿,绝不会为难任何人,人品和技术达到了极致。

兴趣决定方向,视野决定高度。如果可以活到很老,那么今天的所有作为必定会让明天酣畅。先生的一生没有名片,没有光环,如果说一定要有,他就是一个医生,一个在职场中永远矗立、不求回报的外科医生,一个在学生心目中最值得信赖和最有力量的恩师。或许,这也是先生自己心中理想的归宿。

时光如梭,回望流淌的岁月,但愿我们还记得 ,永远都记得,但愿我们还拥有,永远都拥有——跟随先生一起走过的那些平凡而又闪亮的日子,吟唱那首执着不变的生命之歌——让患者从我们平凡而崇高的事业中重新站起。(学生 许戈良

Copyright © 2017安徽省立医院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5009222号-3   Designed by Wan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