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是女性特有的恶性肿瘤,也被称为女性健康的“隐形杀手”。8月17日,中国科大附一院联合本报推出的“8·19中国医师节”系列健康科普直播第四场,邀请该院卵巢癌多学科诊疗团队,线上开讲,为网友深度答疑,给卵巢癌防治知识“划重点”。
“妇瘤之王”“沉默杀手”
你了解卵巢癌吗?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虽然“知名度”不如前两者大,但卵巢癌却拥有“妇瘤之王”的称号。据中国科大附一院妇产科妇科肿瘤亚专科主任医师申震介绍,尽管卵巢癌发病率低,但死亡率却高居妇科癌症首位,严重威胁妇女健康。“这是由于卵巢癌早期缺少症状,诊断比较困难,就诊时绝大部分已到晚期,而晚期又往往疗效不佳。”此外,卵巢癌诊疗还陷入了“三个70%”的困境。“70%该病一确诊就已经是晚期了,70%该病治疗后会在2年内复发,70%该病患者生存时间不超过5年。”如此可怕的卵巢癌,难道真的识别不出任何警示的信号吗?“卵巢位置较深,在早期往往没有特异症状,通常待肿瘤体积增大、腹部扪及肿块或肿块压迫周围组织出现不适时才被发现。”可见,卵巢癌的另一外号——“沉默杀手”也绝非“浪得虚名”。“如果身体出现腹胀、腹痛;月经变化;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下肢水肿;乳晕上长出毛发等,都可能意味着卵巢内分泌功能紊乱,预示着可能出现了卵巢疾病。”
定期早筛是关键
这类人群要小心!
卵巢癌“来势汹汹”,及早“揪出”很重要。中国科大附一院影像科胸部影像诊断亚专科主任医师韦炜表示,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性、无辐射和可重复性强的特点,是卵巢癌的筛查中重要的影像检查手段之一。此外,可应用于卵巢癌检测的影像检查手段还有CT、核磁共振成像及PET-CT等。“影像学检查是一个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可以帮助临床进行早癌筛查,早诊早治,将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卵巢癌具有遗传因素。申震解释道:“卵巢癌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和家族聚集特征,而BRCA基因检测是目前判断是否为卵巢癌高危人群的一种有效手段。如果人体内的BRCA基因发生突变,卵巢癌出现的几率就会增加。”因此,申震建议,家族直系亲属中已经出现这种癌症的人群,要尽早通过基因检测的方式来确定自己是否存在基因突变的情况,进而判断自己是否属于卵巢癌患病的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每半年一次阴道超声或腹部CT,同时关注血液检查中CA125这项肿瘤标记物,同时注意密切随访。”
妇瘤MDT
为卵巢癌患者保驾护航
一个好医生有多重要,患者往往深有体会。但一个医生的力量又是有限的,面对卵巢癌治疗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往往需要多学科专家的群策群力。申震表示,和其他肿瘤的MDT不同,卵巢癌患者在诊治的各个关键节点,都可以施行MDT模式。“中国科大附一院从2017年开始组建卵巢癌MDT团队,目前已与妇产科、影像科、麻醉科、病理科、输血科等20多个学科专家组成团队,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开展卵巢癌的综合诊治。”
随着医学飞速发展,医生可以拿起对付“妇瘤之王”的“武器”也越来越多。目前,卵巢癌的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早期患者可进行全面分期手术,晚期患者则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卵巢癌MDT是一个综合团队,所拥有的特色是以手术治疗为基础,进行联合器官切除,争取做到满意减瘤。肿瘤细胞减灭术指的是手术时尽一切可能切除癌组织,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对于后续化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满意的减瘤手术离不开麻醉科医生的保驾护航。“妇科卵巢癌手术,选择的是气管内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使用各种药物和技术,消除各种应激反应,应对手术和机体病理生理的改变,防范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维持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可以说,一台成功卵巢癌手术,离不开‘术前严密的评估,术中完美的手术,术后综合的保障’,患者术后才能快速康复。”中国科大附一院麻醉科主任医师章蔚介绍,全麻患者在术后需要转至麻醉复苏室继续进行监护治疗,等待患者完全苏醒后,方能安全送回病房。
而影像学检查也不仅在初期诊断筛查时有“参与”,在术前临床分期、术后随诊观察和治疗后疗效监测等诊治环节都是“存在感”拉满。“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我们都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原发肿瘤及其邻近器官的情况,其次还需要判断有无远处转移,帮助临床医生对卵巢肿瘤进行评估。”韦炜表示。
健康科普课堂结束后,三位专家针对广大网友关心的话题在线答疑,收到直播间网友频频点赞。一个多小时的直播时间里,吸引50余万人次实时观看并参与直播互动,反响十分热烈。
据了解,本场直播是中国科大附一院自主原创科普品牌“蜗壳健康课”推出的医师节系列健康科普直播的第四场,本周还有一场健康科普直播即将“登场”,敬请期待!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胡琪
网址链接:https://newspaper.hf365.com/hfwb/pc/content/202308/19/content_417776.html
责编:方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