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古时又称“夏节”、 “夏至节”。夏至适逢每年公历 6 月 21 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 90°时开始。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 23° 26′ 28″ 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多为 14h 左右。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夏至气候炎热,光照强烈,养生方面应注意防暑、防晒。每天需晚睡早起,适当午休;饮食方面避免过度寒凉;保持神清气爽,做到心静自然凉。
(一)饮食养生
夏至时节人体出汗较多,相应的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素问•藏气法时论》曰: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就是说藏气好软,故以咸柔软也。夏至时酷暑难耐,有些人为了贪图一时畅快,大量食用寒凉食物。而从阴阳学角度讲,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如《颐身集》载:“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汤等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二)起居养生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这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夏至时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尽量保证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h。合理安排午休,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另外,夏至时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因此,睡觉时不宜久吹风扇、空调;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夏至时光照强烈,紫外线容易损伤皮肤,因此要格外注意防晒。防晒方法有很多,除了用防晒霜、遮阳伞、遮阳帽外,选择合适的衣服也可遮挡紫外线。
(三)运动养生
夏至时应顺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以养阳为主。在运动方式上,宜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方式,避免强度过大。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易损阳气,不利于养阳。运动时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清新的地方。
(四)情志养生
夏至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如果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调,对身体不利。嵇康在《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意念中想像心中有冰雪,便不会感到天气极其炎热了。(中医科 陈亭亭/文 李金虎/审核)
责编:方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