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1月4日电(记者戴威)发烧、咳嗽、乏力……秋冬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季到来,不少人出现了感染症状。
此前,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其中指出,今冬明春我国可能面临流感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风险。
就相关诊疗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ICU(呼吸重症监护室)主任许启霞。
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诊疗。新华社发(方咏 摄)
1.什么是呼吸道病原混合感染?一般有哪些症状?
呼吸道病原混合感染是指呼吸道多种病原微生物同时感染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或肺炎,如患者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病毒感染,或者病毒混合细菌、支原体、真菌等两种或多种病原体感染等。
秋冬季节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流感一般从每年的11月持续到次年的5月前后。今年各地的呼吸道疾病都有所上升,尤其像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的病人不在少数。流感病毒合并支原体、肺炎链球菌等混合感染也较为常见。流感合并新冠病毒感染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呼吸道病原混合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咽痛、耳痛、咳嗽、咳痰等症状,部分患者有胸痛、呼吸困难,痰中带血的情况。合并流感的患者往往伴有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如果上述症状重、持续时间长,要警惕肺炎的发生。
2.混合感染和普通感冒症状有何异同?
混合感染是两种或多种病原体同时致病,与普通感冒相比,混合感染往往症状较重,临床表现包括反复高烧、剧烈咳嗽、干咳或咳黄痰,有时伴有痰中带血。一些患者有呼吸困难、胸痛、疲劳乏力,咽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精神状态差等全身症状。
少数病例可能发生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休克等,尤其要关注高危人群,如65岁以上老年人、婴幼儿、孕妇,患有自身免疫系统、慢性呼吸系统、慢性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患者,这些患病人群罹患重症肺炎的可能性更大。
3.出现混合感染后,应如何治疗?
对于门诊患者,医生通常会安排血常规等常规检查,初步判断患者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还是混合感染。如果怀疑混合感染,除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外,一般不对门诊患者进行呼吸道病毒检测,因为流感或新冠病毒所致的感染可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而其他类型的病毒性感染尚无特异性治疗。
如果流感或新冠病毒合并支原体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通常给药物联合抗生素治疗,同时给予退热、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大多数患者遵照医嘱居家服用药物治疗,多饮水、充分休息,病情在1至2周内可得到缓解。
但如果患者治疗过程中病情不缓解甚至有加重趋势,如高热不退、剧烈咳嗽、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精神差、意识模糊或严重呕吐等,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安排胸部影像检查,评估患者有无罹患肺炎、是否为重症肺炎,评估继续门诊治疗还是住院治疗。如果是危重症患者,需要安排到监护病房加强治疗。
4.如何评判身体已经恢复?
经过治疗,3至5日内体温恢复正常,其他症状逐渐减轻或缓解,大多数患者1至2周内能恢复日常活动和工作。
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持续1个月以上都感到疲倦或者还有咳嗽症状,这种咳嗽较患病初期通常有所减轻,但仍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会消退。
5.如何预防混合感染?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指出,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安全有效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秋冬季流感病毒感染以及住院、重症和死亡风险,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群都应接种流感疫苗。
根据指南,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是流感疫苗接种的重要目标人群。患有心血管疾病(单纯高血压除外)、代谢性疾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医务人员、孕妇、6至59月龄的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等,也是指南推荐的优先接种人群。
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是流感常见的并发症,特别高发于儿童和老年慢性病患者,建议上述人群同时接种流感疫苗与肺炎疫苗。
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勤洗手,多开窗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尽量遮住口鼻,必要时戴口罩。在流感流行时期,尽量减少前往人群聚集场所。同时,要注意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充足休息、不熬夜等。
网址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752176?d=134b3c0&channel=weixin
责编:方雯